宝书网 - 耽美小说 - (射雕同人)道可道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6

分卷阅读326

    中原汉民和睦相处、文化融合的愿景。

此时正值元朝新都建成之时,忽必烈迁都中原,正可以此来显示朝廷态度,安抚民心,从而顺利入主元大都,统摄中原。

以王道一的影响力,这件事很快便会传遍天下,尤其是传进那些儒生的耳朵里,朝廷的这个小动作花不了国库多少钱财,却能起到最大范围的宣传作用。

忽必烈让中原士林晓得一个信号:放心吧!新朝不会打压你们本土汉学,相反,还会鼓励汉学的发展。

这一下子,天下学子云集响应,陆续来到桃源求学。当然还是会存在一些瞧不起女子的腐儒抱着讥讽态度而来,想要拆王道一的台。但是这些人总是会在听过王道一几天课后纷纷折服于她广博的学识,进而成了她的忠实信徒。

王道一讲授学问有自己的特点,她不像其他教书先生那样规定好要讲的书目,她的课程从来就没有课本。她也不按什么固定步骤讲课,总是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针对一个问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容儒、道、佛为一炉,博闻强识,触类旁通。

正所谓“你永远不要小觑一个仅在半日之内就能将忽必烈说服之人的口才”。虽然知识都很晦涩深奥,但王道一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用最朴素的语言阐明最深刻的道理,举重若轻,循序渐进,学生很自然就都学会了,这个境界就高了。

于是有学子开始盛传:受教先生一堂课,胜读万卷圣贤书。

王道一对外界怎么传她的倒是没有关注过,她只整日安安心心和家人一起过日子,她出门讲课的时间实在也不能算多,每日上午待太阳完全升起来了,才慢慢悠悠从家往十里外的书院走,等黄昏初降之时,便罢课归家,从不托课,就算遇到再关键的地方也留到明天再继续讲下去,一天中再除却午休,授课的时间基本上只有三四个时辰。

有时候黄蓉想下山了,她便索性挂起几天的“免课牌”,等一家人在山下玩够了,再回来重新开课。

王道一讲学,一不为贪图学费,二不为培养学生去考功名,因此节奏也随性的很,一点也不急功近利。可说来也巧,或许就是她这般毫无压力的授课方式,使得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乐意来她这里求学。

人都说古代对女子偏见颇重,这话总体来看没错,但也不能忽略了个别特例。只南宋一朝,前有披挂上阵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梁红玉,后有一代婉约词人李清照,这些女子个个受宋朝百姓爱戴称赞,那么现下,为什么就不能再有王道一呢?

小小的讲坛被朝廷扩建成了颇具规模的书院,管理起来就更需条理了,王道一虽不贪图钱财,但管理书院总是要经费的,况且她也不能白白付出劳动,让学生都觉得知识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吧。所以但凡讲学授课,从孔子到朱熹,古今圣贤都没有不收束脩(学费)的道理。

王道一收束脩的方式也很柔性。大体全凭学生自觉,自觉家境殷实一点的学子,就多交点,交一金;家境一般的,便少交点,交一两便可;实在是很贫苦的,就只交一个铜板也行,意思一下得了。她的原则是,束脩多寡都没关系,只要是来认真求学的,她都不会难为人家。

如此又过两年,桃源书院里的学生已达三千之数,天下学子蜂拥而至,络绎不绝,王道一的学问竟逐渐自成一门显学。当其时,学子们都以能自称一句“曾受教道一先生门下”为荣。

这时,正逢忽必烈意欲征服吐蕃,见王道一在民间影响愈广,便顺了民意,亲下一道口谕,将通往桃源必经的那一处高大奇伟的山门命名为:道一门。

朝廷索性又召集几百能工巧匠前往桃源,花半年之功,在那山门顶端凿刻上“道一门”三个大字,用以作为天下学者表率。

这依然是忽必烈政治表演一部分,王道一本人倒不以为意,忽必烈把她推到这么一个高度,为的就是向吐蕃、向万民展示他一个蒙族帝王的胸襟罢了。

王道一和黄蓉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无论忽必烈做什么,她们都不会轻举妄动,依旧本本分分的住在桃源里,对朝廷大事绝不多嘴。

无论现在忽必烈对她们多么好,她们也永远清楚的记得,忽必烈对王道一是有忌惮之情的。所以她们绝不可张扬,绝不可与朝廷政治沾边,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像现在这样,低调的、闲云野鹤一般的,认真教教学生,整日就讨论讨论学问,如此才是最安全的做法。当然,这也是她们乐意过的生活方式。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王道一本无意插手政治,她就这么一直保持着散散漫漫的讲学生活。但日积月累下来,桃李竟广布天下。

许多年以后,在元朝第二任皇帝的努力下,朝廷恢复开科取士,再过几十年,人们惊奇的发现,那时的元朝朝廷之中,竟有大半官员都曾经在王道一的书院里学习过。

于是,元朝一代,有歌谣传世:“满朝栋梁材,皆出道一门。”

不过这都是后话,在此先按下不表。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再有一更就完结了。

第152章后记之二

且说忽忽五年过去,时维至元五年,初春时节,山谷上时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一切都显得祥和安逸。

红日初升,书院里早就翘首以盼的学子们终于见到了远处草地上承轻功而来的王道一,便纷纷回到书案上坐好。

王道一步态看似很潇洒从容,其实速度却极快,眨眼之间便进到了书院内。

学生们颇有些艳羡的望向已在讲桌旁坐定的王道一,若不是见到了活生生的真人,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世上竟真的有像王道一这般文武双全的人存在。

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向王道一求教过武功,因为他们知道,在王道一这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范,那就是:道一先生从来不会教人武功。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武功这种东西是把双刃剑,如若教给心术不正之人,便会祸及他人,因此武林之中的大宗师绝不会轻易教人功夫,就算是自己的亲徒弟,也会对徒弟的心性品格详加考量上好几年之后,才会开始教授武功。

因此对于这些萍水相逢的成人学生们,她不会教武功的。

上午的阳光正好,正适合清谈讲学。

学生们每人的书案上都摆着一本手抄的书籍,里面记录着这些年来王道一讲授的内容。王道一讲学是采用分专题授课的方法,她会根据学生请教的问题,设立一个专题,对这一专题加以阐述,一个专题大约可以讲好几个月,讲过一个专题后,再开下一个专题。

王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