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 耽美小说 - 陛下每天都在作死[穿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1

分卷阅读111

    沉,谢靖搂着他,“臣随皇上,一道回去,可好?”

    哎呀,这个口彩,吉利。

    朱凌锶一高兴,就嘱咐陈灯,速速给朕搬完。

    不一会儿功夫,正殿便打扫完毕,皇帝和谢靖进了屋,见那些旧时景物,原封未动,心里都有些唏嘘。

    谢靖想着,自己是在何处追杀卢省,又是在何处懊悔不已,还有那龙床之上,皇帝抓着他,“谢卿、谢卿”叫个不停,此番回想起来,仍不免心头guntang。

    那时皇帝,少年情思,早已笃定。

    只是从心动,到心意相通,竟然走了这么久。

    “皇上,”朱凌锶后背被他一碰,忍不住轻颤,谢靖便把他抱起来。

    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心理阴影,就要在什么地方解决。抱持着这种想法,谢靖身体力行,只教皇帝,喘个不住。帐上四方真龙,都听在耳中。

    末了去亲他殷红的嘴唇,锦被下的风景,看过这些回,依旧是目眩神迷。

    “此生不负。”谢靖轻轻念了一句。

    朱凌锶睡得香甜,他做了个梦。

    梦里仿佛有个人在对他笑,看不清面目,连男女都不能分辨,朱凌锶却知道,他脸上促狭的表情。

    “我要走啦,”4848说。

    “啊,”朱凌锶吃了一惊,“你,你……”

    “你根本就没做什么事,怎么就能走了呢?”

    4848依旧笑嘻嘻的,“有勤奋的系统,就有摆烂的系统,和你们人一样,不能千篇一律。”

    “哦,”朱凌锶有点怅然若失。

    “放心吧,你要的会在你身边,我要做的也做到了。”

    朱凌锶摇摇头,不想承认自己是舍不得。

    “到了最后,我会来接你的,”4848眨眨眼,“记住了吗,不会让你孤单。”

    皇帝醒来的时候,胸口还有些空空落落。却想不起来,究竟有谁离开了。

    这一年冬至,看着皇帝有空,周斟带了礼部关于宗室子弟的资料,来请他看看。

    谢靖一见是册立储君之事,本着不逾矩的原则,赶紧想要回避,还不等皇帝开口,周斟先大喊一声,“九升留下!”

    给皇帝选儿子呢,四舍五入,不也就是你、嗯啊,装什么装。

    于是谢靖也坐下来,陪着皇帝,把十岁以下宗室儿童的名册,仔细看了。

    朱凌锶倒是有几个中意的,特别是朱堇桐,他一看到哪个孩子被标了“聪明”就很高兴,实在他觉得做皇帝,智商捉急太伤自尊了。

    谢靖想了想,说,“不见到小殿下们本人,无法决断。”

    周斟:意思意思得了,还真把自己当根葱啊。

    “首辅所言甚是,不如臣想些办法,明年春暖花开时,请各位小殿下进宫来玩。”

    到时候好好看,看仔细咯,务必挑个合心意的孩子,还得是一代明君的材料。周斟暗自腹诽着。

    谢靖还好,朱凌锶很兴奋,他小时候,宫里就没有小孩,等到明年春天,就要有七八个孩子进得宫来,到时候孩子的欢声笑语,嬉笑打闹,一定会让冷清的皇宫变得热闹快活。

    黄燮病好后,依旧兢兢业业,前阵子得了线报,陕西一地,似乎因官商勾结,出了极大冤情。可邸报奏折里,不见一丝一毫提到。

    很显然,是被地方官给瞒过了。

    若朝廷直接派钦差下去,恐怕打草惊蛇,反而查不出来。

    谢靖说,“不如让琢玉清池去看看。”

    皇帝一听,欣然应允,于是发了圣旨给这两位,把手头的工作交接一下。轻车简从,不露钦差身份,悄悄到黄燮说的地方,查查那冤情的究竟。

    第74章 暗访

    隆嘉十八年正月刚过, 霍砚在毕节等到谢臻, 二人就取道四川,一路往北。到了叙州府(宜宾),好好醉上一场, 谢臻还以为霍砚会绕道回家看看。不料霍砚心中自以皇命为先, 直奔重庆府, 又过了二十多天,便抵达了西安府。

    他们到了地方, 去找当地的四川会馆, 陕西是产粮大省,西安府又是前朝都城,商旅兴盛,古已有之。霍砚的族亲中也有行商, 他拿了名帖,前去拜会。言语自然不会提自己是朝廷命官, 只当是出来见世面的小辈。

    四川会馆的人见是同乡后辈, 好生招待了他们, 席间问起谢臻, 他官话虽说得不错,但仍有一些赣地口音, 又在云南待了几年, 走南闯北的人一听,就知道是打南方来的。

    谢臻便说自己是江西人,跟着叔叔在扬州学做买卖, 不料血本无归,叔叔卷铺盖回了老家,他还年轻,不甘愿就此回乡,便随在扬州认识的友人一道,来北边看看有没有机会。

    那人一听,觉得约莫不错。扬州是徽商的大本营,陕西则是晋商的地盘,一条路走不通,换条路走,也是有的。

    席间与二人推杯换盏,说起各地风俗人物,谢臻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言谈间颇得趣味,又有分寸,捧得主人欢心,显出一番见识,又没有吹嘘显摆的意思。

    那人心里,便对谢臻这个一穷二白的小子,高看了两分。

    霍砚见谢臻有模有样地摆龙门阵,心中只想发笑,谢臻这一张嘴,当年聊遍翰林院,名动国子监,多少士子后进,都争相和他交好。如今糊弄个把商人,自然不是难事。

    那人说,“你们可知,晋商在西安府,是靠着‘开中法’才红火起来的?”

    谢臻与霍砚,面色微微一滞,须臾谢臻便说,“愿闻其详。”

    为了抵御北项侵扰,后明从鸭绿江到嘉峪关附近大筑长城,陈兵**十万,设立了九座边防军事重镇。

    为了解决戍边将士的军需和粮饷,太*祖皇帝首先在太原府和大同府实行“开中法”,鼓励商人们运送粮食到边塞,以换取盐引——取盐的凭证,给了商人贩盐的权利。

    商人先用自己的资金购买粮草、布匹等军用物资到边镇,然后到淮南和淮北去支盐获取高额利润。山西因地处九边,有地利之便,晋商的崛起从开中盐法开始。

    同时盐引上,严格规定了食盐的产区和对应的销售地区。陕西、河南和山西吃的就是山西产的河东(运城)盐,再比方说江西大部吃的是淮盐,但谢臻的家乡吉安,吃的却是广盐。

    按照规定,还有领某地的引(采购凭证)而不在某地销售的情况,正盐(官府规定灶户固定额度上缴的盐)和余盐(灶户在上缴之后剩余的盐)之分,以及人们相对熟悉的官盐和私盐等等。

    总之,食盐是一项管理严格,获利丰厚的民生物资,“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因此,作为官盐获取凭证、盐引就变得十分重要和紧俏,虽然后来不再用物资换取,而是直接以银钱置换,但始终是掌握盐引的人,就